国家法律、法规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国家法律、法规 >> 正文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发布日期:2010-04-11  作者:Admin  浏览量:
相适应的运输容器进行包装,配备必要的辐射监测设备、防护用品和防盗、防破坏设备,并编制运输说明书、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指南、装卸作业方法、安全防护指南。
  运输说明书应当包括放射性物品的品名、数量、物理化学形态、危害风险等内容。
  第三十条托运一类放射性物品的,托运人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辐射监测机构对其表面污染和辐射水平实施监测,辐射监测机构应当出具辐射监测报告。
  托运二类、三类放射性物品的,托运人应当对其表面污染和辐射水平实施监测,并编制辐射监测报告。
  监测结果不符合国家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标准的,不得托运。
  第三十一条承运放射性物品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运输资质。承运人的资质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交通运输、铁路、民航、邮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托运人和承运人应当对直接从事放射性物品运输的工作人员进行运输安全和应急响应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托运人和承运人应当按照国家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在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和运输工具上设置警示标志。
  国家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对一类、二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工具的运输过程实行在线监控。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十三条托运人和承运人应当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对直接从事放射性物品运输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第三十四条托运人应当向承运人提交运输说明书、辐射监测报告、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指南、装卸作业方法、安全防护指南,承运人应当查验、收存。托运人提交文件不齐全的,承运人不得承运。
  第三十五条托运一类放射性物品的,托运人应当编制放射性物品运输的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审查批准。
  放射性物品运输的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应当包括放射性物品的品名、数量、运输容器型号、运输方式、辐射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内容。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对符合国家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标准的,颁发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批准书;对不符合国家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标准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六条放射性物品运输的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批准书应当载明下列主要内容:
  (一)托运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二)运输放射性物品的品名、数量;
  (三)运输放射性物品的运输容器型号和运输方式;
  (四)批准日期和有效期限。
  第三十七条一类放射性物品启运前,托运人应当将放射性物品运输的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批准书、辐射监测报告,报启运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收到备案材料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放射性物品运输的途经地和抵达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三十八条通过道路运输放射性物品的,应当经公安机关批准,按照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并悬挂警示标志,配备押运人员,使放射性物品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
  通过道路运输核反应堆乏燃料的,托运人应当报国务院公安部门批准。通过道路运输其他放射性物品的,托运人应当报启运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商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制定。
  第三十九条通过水路运输放射性物品的,按照水路危险货物运输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通过铁路、航空运输放射性物品的,按照国务院铁路、民航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禁止邮寄一类、二类放射性物品。邮寄三类放射性物品的,按照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生产、销售、使用或者处置放射性物品的单位,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非营业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运输本单位的放射性物品,并承担本条例规定的托运人和承运人的义务。
  申请放射性物品非营业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持有生产、销售、使用或者处置放射性物品的有效证明;
  (二)有符合本条例规定要求的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
  (三)有具备辐射防护与安全防护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考试合格的驾驶人员;
  (四)有符合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防护要求,并经检测合格的运输工具、设施和设备;
  (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依法经定期检定合格的监测仪器;
  (六)有运输安全和辐射防护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措施。
  放射性物品非营业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具体条件,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一条一类放射性物品从境外运抵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条:《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07号)
下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关闭

Copyright @ 2010-2020 兰州城市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15000834号-1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587号